大西沟庙又称福寿山庙,座落在霍城县西北的大西沟乡境内,距县境50km。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,
据原大西沟的道士周麟生讲,大西沟庙是清政府出钱,委派道士张半仙筹建的。从1763年始,经过5、6年时间先后在福寿山上修建了37座神龛,大小庙依山傍水,庙庙相连,环绕在福寿山腰。古时大西沟庙有庙会,每年农历6月20日开始,到7月7日止,长达17天,庙会期间唱大戏、耍把戏,还有各民族的商贩在此摆摊设点,前来上香求神的人络绎不绝,香客远至乌鲁木齐、哈密等地。早在1221 年,著名道士长春真人,随成吉思汗西征,途经伊犁阿力马里城时,就有道教弟子请他前去讲道。当时的大西沟庙名振四方,吸引着内地、中亚的四方游客。该庙毁于1945年,现在山上存有一个弯月形天然石洞及部分洞龛,依山而建的拾级小路及菜圃依稀可见。
大西沟内有无数涓涓细流汇成大西沟河,河流蜿蜒曲折,夹岸重峦叠峰,生长各类野果约60余种,共有野生果树39.6万株,以野苹果、野酸梅、杏、山楂为多,亚洲独有的珍稀野生林果樱桃李就在此处。
果实呈圆球形、椭圆形,果实颜色分红、黑、紫、黄四种,鲜艳美观。味酸甜可食,制成的饮料、果酱具有降血脂、开胃等保健作用,产品供不应求。
内的大西沟庙又称福寿山庙,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,早在1221年,著名道士长春真人,随成吉思汗西征,途经伊犁阿力麻里城时,就有道教弟子请他前去讲道。当时的大西沟庙名震四方,吸引着内地、中亚的四方游客。
景点介绍
旅游资源
大西沟乡境内还有大西沟庙,也称福寿山庙,据《新疆图志》载:“大西沟即福寿山,石壁千仞,半壁间有大石洞一,小石洞数处,洞内并有流泉,壮丽,洞外崇峦叠障,果木丛生,为绥邑胜景”。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,是清政府出钱委派道士张半仙等建的,从1763年开始,经过5、6年时间先后在福寿山修建了37座神龛,大小庙依山傍水,庙庙相连,环绕在福寿山腰,每年农历6月20日到7月7日是大西沟乡庙会,期间唱大戏、耍把戏、还有各族商贩来此摆摊设点。香客远至乌鲁木齐,哈密、博乐、伊犁等地,前来敬香拜神的人络绎不绝。
早在1221年,著名道士长春真人随成吉思汗西征,途经伊犁阿力玛里城,就有道教弟子请他前去讲道,当时的大西沟庙名振四方,吸引着内地和中亚的四方游客。大西沟庙目前在山上仍存有一个弯月形天然石洞及部分洞龛,依山而建的拾级小路及座圃依稀可见。
地理位置
大西沟乡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辖乡。1950年为五区,1954年改为四区,1958年成立阿克苏公社,1984年改设大西沟乡。位于县城北,距县城40公里。面积252.7平方公里,人口1万。全乡总面积572平方公里,农区面积4.05万亩,耕地2.34万亩,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,16个村民小组。现有人口1.12万人,主要由回、汉、维、哈等13个民族组成,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%,其中,回族3828人,汉族3208人,维吾尔族1698人,哈族2164人,其它244人。
农业以种植冬小麦、玉米、亚麻、甜菜为主。地处逆温带,盛产优质苹果。乡镇企业有电站、煤矿等。牧业以饲养牛、羊为主。大西沟山中的野樱桃树、野李树为中国珍稀野生果树品种,也是濒危树种。有野樱桃树1.8万株,年产樱桃果400吨。境内有大西沟庙,亦称福寿山庙,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。